8/17上午,我跟扶青團的大家一起前往台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參觀難得一見的米勒畫展,
這一次的畫展是中時集團所主辦,
由於創辦人王效蘭女士在法國的奧賽美術館看見這些畫作以後,
覺得應該也要讓台灣的大家也都看到,
因此透過管道協談,在奧塞美術館修建期間,將16幅原始畫作的真蹟送到台灣來給大家一同欣賞。
透過解說老師的說明後,才了解本來不只16幅,
但是因為其他畫作在年代久遠的狀態已經受損的相當嚴重,因此無法到台灣來跟大家見面。

米勒這個名字,在台灣人的印象中,最有名的兩幅畫作,就是”拾穗” 與 ”晚禱”。
這一次兩幅作品的真蹟也都有到位,並且創下天價的保險費用,高達59億新台幣。
為了安全起見,這兩幅畫作更是在空運的過程中分開班機運送,由此可見其貴重的程度。

圖為米勒名作:拾穗
圖片來源:大紀元文化網,原網址為: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3/c3719.htm

一位農村長大的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被發現具有繪畫天份,
因此教會栽培他,讓他學習畫作,但是因為自己生長的環境相當純樸,
與都市生活格格不入,因此回到鄉村過著原始的生活,當然並沒有中斷畫作。
爾後甚至於開始用畫來維生。
由於一生都在窮困的農村中長大,因此畫作當中所表現都是以農村生活為主的困苦,
相當程度的寫實也深深的影響了後來的畫家。

兩幅台灣人所深知的畫作,原來在產生的過程當中也發生過許多曲折。
以”晚禱”為例,這是一幅尺寸相當大的畫作,但是透過導覽老師的說明後才知道,
米勒向來畫作都相當的小,之所以”晚禱”會比較大的原因是因為這當初有人下了訂單,
所以才會這麼大,而這一幅畫作本來的名字也不叫 ”晚禱” ,而是 “ 馬鈴薯欠收的農田”,
兩位畫中禱告的一男一女,其實是為了向上帝禱告希望農作可以豐收。
但是下了訂單的人遲遲沒有來拿,於是米勒這一段時間,加了幾筆畫,
加上了畫面右上角的教堂,整個畫面立刻變成了另外一層涵意。
而 “拾穗” 讓大家更為吃驚,畫面當中的三位女子是婆媳關係,
中間那一位,就是聖經故事中的”路德”,
而他的第三代子孫,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大衛王” 。

由於我們是團體預約,因此有事先預約安排導覽老師,或許一般我們看畫都是走馬看花,
但是透過他的說明,真的讓整個畫展的價值瞬間提高,
以上的資訊都是在參觀的過程當中導覽老師所告訴大家的,
手邊參與佐證的資料與文獻,相關的畫作與歷史軌蹟,
不時的引經具典,套用現代時代的轉換與當時的比較,
讓米勒不單單只是米勒,畫作也不只是畫作而已,
其中包含了那個時代所有的人文、歷史、宗教、生活型態的描繪與大時代的變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iage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